索引号 | 014416330/2025-232408 | 分类 |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发文日期 | 2025-09-25 |
文号 | 泰政办发〔2025〕18号 | 时效 | 有效 |
-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 发布日期:2025-09-25 17:02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9月25日
(本文有删减)
泰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买竞彩篮球彩票app: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江苏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苏政办发〔2025〕15号)等文件要求,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全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7年,建成高质量数据集80个,打造典型数据产品200个,全市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突破1800家、营业收入超1200亿,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在全省位次超GDP总量排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量质齐升;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数字产业集群培育等重点任务,推动全市“1+6”数字经济产业园体系完成布局,各市(区)至少培育1个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二、主攻方向
(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大力发展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力,夯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根基。数据要素产业链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牵引,打造医疗健康数据要素流通特色基地。
(二)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以场景为驱动、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以数据为纽带、以生态为支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我市制造基础、市场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重点支持行业大模型广泛应用,加快构建“场景—技术—产业”循环互促的创新体系,全面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认真落实《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系统推进生物医药、健康食品、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步强化现代服务业数字赋能和乡村振兴数字支撑,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三、重点举措
(一)实施数据要素激活行动
1.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主动融入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开展公共数据攻坚三年行动,提升数据资源供给水平,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纵深推进“数据要素×”行动,打造买竞彩篮球彩票app典型数据产品。
2.培大育强数据市场主体。围绕提供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开展数据企业“增、转、引、育”工作。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数据咨询、数据保险、数据公证、合规认证、安全审计、资产评估等业务,发展数据流通交易新业态。
3.强化数据安全治理。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机制,推进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增强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数据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督综合水平。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引导企业通过认证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二)实施数字产业增长行动
4.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姜堰高新区为核心,持续提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子元器件制造、半导体刻蚀清洗及真空封装等优势产品功能化、智能化水平,加速发展电子特气、高纯靶材等关键配套材料细分领域。深入开展创新主体培优育强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提升硅片、光刻胶、键合丝等关键材料与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5.建强新能源产业。以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姜堰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探索“光伏+储能”能源利用新模式,提升TOPCon、钙钛矿、HJT等研发产业化水平,增强光伏电池组件、储能系统集成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平台筑峰提效行动,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突破光伏靶材制备、光电转换增效等核心技术,打造风电、核电等特色板块。
6.培育智能装备产业。以港口产业园、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陵工业园区为核心,着力突破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等核心装备自主化瓶颈,加快发展新型电力装备和高精度仪器仪表,补齐电主轴、传感器、导轨、编码器等关键零部件短板,系统布局伺服系统、传动装置、高端数控机床等新型领域。
(三)实施数实融合发展行动
7.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技术攻关,加快工业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产品创新,发展工业生成决策模型。强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创新,开展“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应用供需对接,征集推广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8.赋能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平台经济促进工程,着力培育供应链、直播电商、数字内容等重点特色平台,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加快发展数字贸易,全面推进商贸服务数字化转型。统筹建设智慧港口、智慧物流,促进多式联运数据高效互通。鼓励发展数字设计,强化BIM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应用。
9.赋能乡村振兴。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突出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普及应用。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农(牧、渔)场和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智慧化应用场景。
(四)实施数字政务提升行动
10.提升经济运行监测能力。统筹推进全市经济领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投产—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跟踪。通过经济指标大数据分析,推进企业精准画像,动态研判经营状况与发展潜力,提供全周期、多维度的精准服务支撑。
11.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完善“一企来办”平台功能,实现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以“苏服办”“泰州通”App为统一入口,全面融合便民高频服务事项,聚焦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化服务,县级以下禁止新开发政务服务App。
12.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聚焦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治理难题,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集约建设“一网统管”平台,实现城市精准精细治理。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对核心商圈、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城市精细化建模,为城市生命线等应用建设提供服务支撑。
(五)实施数字基建固本行动
13.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紧扣重点产业链群研发需求,坚持“在用不在多”原则,推动泰州智算中心建设,全面接入全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网络。强化存量算力设施能效管理,对PUE>1.2的“小散老旧”通用算力中心实施绿色化改造专项行动。
14.夯实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千兆光网和5G网络深度覆盖,推动万兆光网和5G-A等技术商用部署,强化商务楼宇、园区、工厂、小区万兆网络接入能力。统筹推进IPv6升级改造,加快提升固定网络IPv6流量。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15.完善数据流通设施。积极参与省级数据交易网络建设,探索数据资产登记、评估、质押全流程服务。围绕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数据跨境流通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推广价值大的可信数据空间。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加大数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六)实施数字生态优化行动
16.提升产业园区能级。重点构建全市“1+6”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模式,“1”是市级层面重点打造一家核心产业园,集数据要素应用、跨境电商服务、数字技术开发、数据安全支撑、数字人才培育、数字生态孵化于一体。“6”是每个市(区)层面建设特色产业园,其中靖江市建设半导体装备零部件器件产业园、光电制造产业园;泰兴市建设面向软件开发、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综合产业园;兴化市建设跨境、农村、直播等电商产业园;海陵区建设数字服务创新与大模型技术应用产业园;姜堰区建设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园;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园、医疗健康数据产业园。
1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打造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基地,加大数字经济领域优秀人才支持力度。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满足企业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
18.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坚持“需求牵引、场景驱动”,建立应用场景共建、发布、对接、评估工作机制。探索建设数字经济场景应用实验室,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验证落地。聚焦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组织社会各方积极报名参加“数据要素×”大赛,挖掘和培育一批有亮点、有实效的应用场景。
四、保障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刻认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清单,强化资源整合与政策协同,扎实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坚持科学规划、系统布局,突出关键环节,细化实施路径,加大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切实形成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