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发布会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
  •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 发布日期:2023-09-28 09:30
  • 浏览次数:

时间:9月28日(星期四)上午9:3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周焕祥

嘉宾: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荣伟伟,市发改委副主任高永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潘金华,市水利局副局长印华健,姜堰区副区长滕智东

发布会现场

周焕祥(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举办“努力推动泰州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最后一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荣伟伟,市发改委副主任高永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潘金华,市水利局副局长印华健,姜堰区副区长滕智东,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努力打造美丽江苏泰州样板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荣局长介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情况。

荣伟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部长、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泰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泰州是著名的水城水乡,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特别是,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设立“两办八专委”,打造“做强党建引擎、赋能绿色发展”品牌,全方位部署推进。买竞彩篮球彩票app先后开展长江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等执法检查,市政协专题视察“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情况,市纪委监委将生态环境专项监督纳入“清风行动”,全面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如今,全市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显著提高、行动更加自觉,绿色转型、跨越提升的理念更加牢固,持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的决心更加坚定,“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泰州徐徐展开。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们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实施“天空地一体守护泰州蓝”行动,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快重点行业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开展“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和“清洁城市”行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狠抓水污染防治,开展国省考断面“对标进位”“溯源整治”“提优争先”和“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全力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稳定。抓好长江大保护,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建设指挥中心和大数据平台,滚动实施50余项专项行动,举办“健康长江”高峰论坛,研究发布长江健康指数,凝聚各方力量推进长江大保护,获得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强化固危废科学管理,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经过努力,2017年到2022年,在泰州经济总量连续突破两个千亿元台阶的同时,全市PM2.5浓度下降36%,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提升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80%以上;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今年1-8月,全市PM2.5浓度同比改善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改善5.3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如果数据不够直观,这边跟大家分享两组案例:第一组是我们利用部卫星中心通过分析随机抓取的2012年和2021年同一天泰州大气PM2.5浓度分布情况,明显能看到泰州PM2.5浓度近十年有大幅下降,雾霾天越来越少,水晶天越来越多。如今,蓝天白云,抬头是醉人的泰州蓝,绿水绕城,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第二组,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连续曝光泰兴固废填埋事件,泰兴市深刻吸取教训,在污泥堆存原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打造沿江生态廊道,具体有四个变化,即船厂变森林、工厂变公园、江堤变赛道、鱼塘变湿地,昔日的生态伤疤变成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是摆在生态环保人面前的必答题。一方面,我们下大力气开展整治,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市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削减3/4,化工园区(集中区)数量削减近2/3。开展铸造、船舶、建材等行业专项治理,实施“散乱污”整治等六大专项行动,推动行业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兴化市正加快制定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涉炉企业专项整治,推动不锈钢产业转型发展。姜堰区投入2.3亿元开展铸造行业整治,目前76家企业实现“两断三清”,109家企业实现整治提升。海陵区整治退出38家造修船企业,建成百舸生态园,打造40万平方米沿河风光带,老旧船厂变身“网红打卡地”。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培育绿色发展典型,15家企业获评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名单。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化学新材料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姜堰区开创了“农旅结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成功创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泰兴高新区坚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获批全国首批EOD试点。

三、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我们深知,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坚决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划定占全市国土面积18.2%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本底调查,印发《泰州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持续开展“天地双眼”监管,切实保护好生态管控空间。我们大力实施生态空间保护工程,建成“一带二岛三节点”沿江生态廊道,靖江将三分之一的长江岸线确定为“不开发区”。全市林木覆盖率25.6%,超出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自然湿地保护率67.7%,增幅全省第一。我们在全省率先发布《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3-2030年)》,率先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到各类生物3518种。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高港凤栖湖建成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展示窗,开发上线“泰美丽”生物多样性小程序,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相信各位媒体朋友也关注到了近期在长江靖江段母子豚频繁出现的新闻,除了微笑天使,兴化湖荡湿地出现易危植物龙舌草,青头潜鸭、罗纹鸭等濒危鸟类在凤栖湖湿地越冬,黄胸鹀、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种在靖江马洲岛栖息,南官河同时监测到蜉蝣和石蛾等评价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指示性物种……越来越多珍稀濒危物种的出现,见证了泰州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是泰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缩影。

四、不断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

我们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一方面,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执法尖兵,建立市区两级“执法重案组”,深入开展“三打”专项行动,2022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12件,同比上升48%,运用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处案件102件,查处大案要案26件。另一方面,我们先后出台服务产业强市十条、助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八项措施等系列举措,在泰兴、姜堰、靖江、海陵举办6场“企业环保接待日”,在全市推广环保“义诊”活动,积极走访地方、帮扶企业,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问询。出台《泰州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细则》,积极推动非现场监管和“一次性查清”“综合查一次”,全力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我们积极服务保障了投资120亿元的盛虹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五、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我们将法规标准、环境基础设施、监测监控作为支撑攻坚、惠及长远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买竞彩篮球彩票app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目前,《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也已列入买竞彩篮球彩票app常委会正式立法项目,《泰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调研项目。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工程项目104个,总投资217.36亿元,全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较2019年提高22.9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近420万吨/年,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5年前的3.3倍,满足全市处置需求。建设泰州智慧环保平台,覆盖全域6000多家重点企业,涵盖水、气、土、声等环境要素,基本实现部、省、市、县数据资源的融汇互通和联网互动。在全省率先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省市县联动机制,构建“大应急”监测体系。累计建成13个“绿岛”项目和12个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建成国内火电领域最大规模的50万吨/年碳捕集示范项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9月,省委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面部署美丽江苏建设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更大力度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大力度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更大力度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泰州作出更大贡献。


周焕祥(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谢谢荣局长。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现代快报记者:长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一度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请问泰州市在抓好长江大保护方面是如何做的?

高永康(市发改委副主任):谢谢你的提问。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拥有97.8公里长江干流岸线,这近百公里的“黄金水道”是泰州的最好资源、最大机遇和最强板块。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先后成立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长江大保护专业委员会,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方位、全市域、全过程推进长江大保护,沿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生态岸线比例从不足1/3提升到接近50%,长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在II类水,3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100%,排名全省第一。具体突出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积极主动推进排查整治。长江大保护之前,沿江地区散布大量小码头、小船厂、鱼塘,岸线被违规占用,散乱污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我们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在全省率先拍摄市级《警示片》,实施年度目标任务清单管理,建立了重点问题及时会办、进展情况按月调度、工作成效定期总结等工作机制,以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保障突出问题彻底解决。近几年,我市共解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160多个,泰兴滨江污水处理厂污泥堆存问题整改工作被作为正面典型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

二是突出数智赋能,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面对长江之病,我们痛定思痛,在全国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开展长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整治关闭沿江入河排口206个。建成立体化监控网络,运用卫星遥感、AI视频监控、无人机、无人船、雷达和红外热感系统,对沿江工业、航运等8大核心要素实行24小时智能监控,实现长江干流和74条通江支流监测监控“全覆盖”。建立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依托“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累计处置3万余条预警信息,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成功纳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江苏子基地建设。每年实施十个左右专项治理行动,大数据平台全天候监督专项行动进展情况。

三是突出空间优化,推动沿江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引领,着力优化沿江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转型,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近几年,累计整治岸线总长19公里,清理沿江鱼塘46个,拆除小船厂、小码头16家,混凝土企业2家,建筑物构筑物53座。推动沿江化工企业关闭退出,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从48家减少至13家。我们围绕生产清洁化、资源循环化开展绿色示范创建,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省级绿色工厂44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13项,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

四是突出生态修复,打造水岸一体亮丽图景。我们围绕构建生态内核、挖掘文化内涵,注重连点成片、连片成带,着力打造“一带、二岛、三节点”沿江生态走廊。累计投入210多亿元,实施103个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项目,建成81.18公里江港堤防加固工程,20公里长江岸线生态绿化工程,泰兴沿江生态廊道、高港春江江畔湿地等2个项目被列为省特色示范段工程,9个项目被列入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特色工作。以长江“十年禁渔”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种群结构不断恢复和优化,水生生物种类多达1081种,江豚戏水的景象越来越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扎实推进污染治理工程,瞄准全线保护、全线提升,全力打造出一条水美、岸美、产业美的大江风光带。

新华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大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买竞彩篮球彩票app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些年来,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请问泰州采取了哪些举措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潘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多次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自然生命共同体内部各要素命运与共的深刻理解与重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部署,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一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以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抓手,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经过“六上六下”试划,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5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115.23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47倍。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区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机制,协同做好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工作,全面梳理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空间需求,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三区三线”成果。优化调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各市(区)已经完成一轮生态管控区域调整,全市共调出面积143.12平方公里,调出比例约为13.6%,补划面积146.62平方公里,调整后总面积1053.14平方公里,为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制定全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1-2035年),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安全布局,统筹谋划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及分区,科学确定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有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泰州建设。组织开展长江沿线生态修复工程,以泰兴、靖江两市长江干流北岸10公里范围内、生态问题严重的4个废弃露天矿山为重点,采取地质灾害治理、植被绿化、恢复生态等手段,实施场地修复、植绿建园、堤岸绿化,实现“工厂变绿地”。实施的19个项目,生态修复面积4068亩,共投入资金4.15亿元。《买竞彩篮球彩票app自然资源报》头版头条以《江苏泰州:护沿江生态 绘水乡美景》为题,对我市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照国土“三调”及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数据,深入挖掘“三网、四沿”和废弃地、未利用地等宜林地资源,因地制宜科学开展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十四五”以来全市完成新增造林11000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96个,林木覆盖率25.6%;新增建设湿地保护小区60个,完成湿地修复2763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7%,2022年增幅列全省第一。

三是深化土地综合整治。2020年5月,我市在全省首家出台地方实施方案,创新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我局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选取资源禀赋优、群众基础好的兴化市陈堡镇和周庄镇作为试点乡镇,经过市县申请、省级复核确定,陈堡镇被列入国家试点名单,周庄镇被列入省级示范名单。陈堡镇试点项目涉及1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39601万元,总面积56039亩,整治区面积24124亩,通过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约495亩,通过建设用地整治减少建设用地约452亩。周庄镇试点项目涉及2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5853万元,总面积12568亩,整治区面积5725亩,通过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约400亩,通过建设用地整治减少建设用地约151亩。2023年1月,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对兴化市2个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8月陈堡镇实施方案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复核。目前,我市正全力推进陈堡镇和周庄镇试点项目建设,努力将2个项目打造成为“全域整治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人居环境样板区”,形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展开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格局。

泰州日报记者:近年来,在河长制工作尤其是在幸福河湖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和实践?

印华健(市水利局副局长):感谢这位记者。下面由我来简要回答你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服务河长履职为关键、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以凝聚治水合力为保障,加快河湖生态修复,积极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奋力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1年、2022年全市分别建成幸福河湖264条、1020条,今年将建成1010条,今后将以每年建成1000条左右的进度向前推进,市和市(区)河长制工作多次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推行“清单化”履职,提升治理效能。出台全省首部河长制地方性法规《泰州市河长制工作条例》,在省内率先推行河长履职“三张清单”制度,推动河长制工作向有法必依、照单履职跨越。一是排定履职清单。组织各级河长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河长职责任务、履职频次、问效手段,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二是起底问题清单。对全市24000多条河湖开展生态环境“大体检”,全面起底存在问题,严抓对账销号,落实长效管护。三是落实任务清单。每年发布河长制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年度工作要点,对全市河湖逐一制定年度治水任务清单,切实做到一河一策、闭环管理。2022年以来,全市各级河长巡河履职42万余次,共整治河湖问题近2万个。

二、坚持“协同化”作战,凝聚治水合力。充分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加强条块结合,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提请市总河长召开河长制工作专题会议,提请市委、市政府将河长制工作成员单位从13个扩充至21个,定期召开河长办主任会议、联席会议,对重点工作实时调度、会商会办,实现条块资源和工作力量有效整合。二是强化联合整治。加强跨界河湖治理管护,健全上下游、左右岸河湖共巡、污染共查、问题共商等联合作战机制。会同生态环境、住建等多部门联动治水,扎实做好各类入河污染物的源头管控,2022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为100%。三是强化数据集成。依托河长制工作信息化平台,推动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实现河湖数据、水质监测、视频监控、履职成效实时掌握、动态更新,有效构建平台实时监控、水质自动监测、无人机定期巡查、人工常态巡河的治水模式。

三、突出“示范化”引导,建设幸福河湖。系统把握全市河湖的资源禀赋和建设需求,坚持观感要求和人文属性并重,组织各地深化开展幸福河湖建设。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全省第一部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意见,为全市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任务书”;编制完成《泰州市幸福河湖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明确全市幸福河湖建设的阶段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二是加大工作指导。常态化赴各地幸福河湖建设一线督查指导,定名录、督进度、查短板、谋发展,推动建设更有质感、更高水平、更富温度的幸福河湖,今年1010条建设任务已完成756条,完成率达74.8%。三是突出示范引领。近年来共计命名市级“十佳”幸福河湖20条、“五星”幸福河湖50条,累计拨付奖补资金700万元。长江靖江段、泰兴段及周山河、凤城河、老通扬运河姜堰段、古马干河泰兴段、兴化市陈堡草荡等近30个重点打造的河湖获评省级示范幸福河湖。

四、坚持“全民化”参与,营造治水氛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着力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浓厚氛围。一是讲好治水故事。依托大众传媒、网络媒介、主题活动,开展河湖保护宣传,2022年以来,累计印发宣传手册7万余册,组织宣讲1100余场,推出宣传报道800多篇,护水治水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建强宣教阵地。指导各地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94个,打造集宣传、教育、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兴化市水利文化馆成为首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三是广泛动员群众。推动河湖管护向基层和网格延伸,民间河长达6700余人。创新推行河湖治理“党建+积分银行”模式,吸引3万余名群众参加护河行动,获央视专题报道。

下一阶段,我局将始终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牢抓实,坚决压实主体责任、加快建设幸福河湖、全面强化督查问责,知重负重、唯勤唯实,奋力助推全市河长制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人民数字记者:滕区长,近年来姜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创成全市首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请您介绍一下姜堰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滕智东姜堰区副区长):谢谢记者同志的提问。首先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姜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是用好产业转型“加减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坚持把产业经济的“含绿量”作为核心指标,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取消化工园区定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耗煤实现清零;今年4月,省第一环保督察组通报曝光我区铸造行业相关问题后,我们按照“规范完善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取缔关停一批”要求,对全区206家涉炉企业逐一过堂形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目前方案已通过中铸协专家评估,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向前推进;系统谋划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1+4”产业布局,支持鼓励石油钻具、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2020年以来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3家,数量全市第一;依托5A级溱湖风景区自然资源禀赋,打造“文、康、体、商、旅”融合发展的新旅游,推动旅游年接待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双提升。自取消化工园区定位以来,我区GDP连跨700、800两个百亿台阶。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最美生态底色。我们聚焦群众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铁腕治气,制定《姜堰区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清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狠抓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深入开展清洁城市、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近三年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72个,将240家重点企业列入重污染天气管控清单。坚持综合治水,启动编制《姜堰区全域治水三年行动计划》,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环境整治,开展水生态修复,打造幸福河湖172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72公里;深入开展城镇污水治理精准攻坚行动,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三年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坚持科学治土,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销号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做好污染土壤治理工作;强化危废处置全流程、全周期监管,截至2022年底,全区已有274家危废企业纳入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常态化监管和药肥减量工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三是做好环境治理“长效化”,绘就生态文明持久卷。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姜堰落地生根。一方面,构建高位推进机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四套班子参与、镇街属地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落细落实;区四套班子负责同志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分别挂钩1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带头化解“疑难杂症”,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传递绿色风尚之美。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引导市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坚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先后建成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学校57所、环境教育基地7个,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人人关心支持生态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康养名城”发展定位,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更高标准推进绿色转型。严格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实行重大环境风险“一票否决”,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把好生态安全关,坚决防止污染企业、低效项目落户,变末端防治为源头管控。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围绕企业技术工艺优化、设备改造升级,结合“亩均改革”“土地整治”等工作,加快实施“腾笼换鸟”,灵活运用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更新先进设备,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更大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全面落实“双控双减”,大力推进协同减排,围绕“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扬尘源”四源齐控,加快推进年度84项重点大气治理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重点断面及支流水面的监测预警,细化全域治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提升城镇污水收集效能,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始终达100%。强化土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开展固体废物全面排查、五大类固体废物分类整治等工作,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三是以更实举措提升生态价值。加快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以问题的彻底整改巩固提升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推进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常态化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林业资源管护力度,加快幸福河湖建设,进一步筑牢美丽姜堰的绿色基底。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转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鼓励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以生态力量助力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进。

谢谢大家。


周焕祥(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市(区)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本次系列主题发布会给予的大力支持。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