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2-12-08 16:47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泰州市数字城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泰州市数字城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泰州市数智赋能行动实施意见》要求,高标准建设数字城乡,努力实现公共治理精细化、民生服务便捷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城乡资源均等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买竞彩篮球彩票app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买竞彩篮球彩票app:“数字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泰州市数智赋能行动实施意见》要求,创新开展数字城乡专项行动。依托GIS、BIM、CIM等数字化手段,结合遍布城乡的泛感知设备和治理“神经元”,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标准化共享与交换,构建城乡运行感知体系,建立运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城乡建设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从现在起至2023年底“筑基础”,面向社会治理需求与未来发展的趋势研判,依据泰州市CIM基础平台顶层设计,结合实际需求,高标准建设市级CIM基础平台,提高CIM数据生产、汇聚和治理能力,形成完备的CIM数据中心,构建泰州市城乡数字底座。2024年“建场景”,梳理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场景,基本建成空间管控、交通畅行、未来社区、立体感知、生态环境、数字乡村、安全稳定、应急管理等八大CIM+行业应用子平台。2025年“创示范”,围绕场景应用,通过试点先行、实践推广、互学互比等方式,率先落地一批典型示范工程。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
1.搭建泰州市CIM基础平台。以BIM、GIS、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采用“智慧城市中台”理念,建设包括能力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在内的泰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提供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与管理、三维可视化表达,以及从建筑单体、社区到城市级别的空间分析和模拟仿真等能力,构建泰州市城市三维数字底座。推动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CIM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在城市体检、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城市综合管理、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化应用。到2023年底,初步建成CIM基础平台,实现空间、感知、业务数据融合,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各个环节发挥支撑作用,增强城乡治理灵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处置能力。(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构建CIM数据资源库。建设可以融合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泰州市CIM数据资源库,开展CIM数据资源治理与融合工作,打通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感知信息的汇聚接口,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接入汇聚、清洗治理和建库管理。建立健全平台数据维护与更新的工作机制,构建起统一、规范、动态的CIM数据资源体系,积累城市数字资产,促进泰州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八大场景的基础数据资源梳理和资源目录建设,完成数据标准和接口建设,基本建成CIM数据资源库。(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城管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水利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泰州海事局、市行政审批局)
(二)构建协同共享空间治理体系
3.推进市域空间规划治理。从企业期盼和市民需求出发,打造“空间智治”一张底图。基于CIM基础平台的规划一体化管理,以城市现状、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方案设计等业务流程为主线,汇聚我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成果数据、城市设计模型数据、BIM数据、倾斜摄影数据等,分层级展示泰州规划成果,将现状数据与规划数据进行分类、分图层查看,实现业务数据即时更新和实时共享,精准布局空间规划,优化资源高效配置。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现状、规划、管理、社会经济数据的整合汇聚,建设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形成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的自然资源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探索研究与CIM平台双向数据安全共享机制。(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行政审批局)
4.推进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围绕规划编制、征收安置、土地储备、行政审批、不动产登记、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地质安全等自然资源核心业务,开展土地动态监管、多规合一、不动产智登等应用场景创新,解决群众企业办事中的痛点、政府治理中的难点,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到2023年底,基本实现自然资源核心业务资源汇聚,开展基于空间关系的智能分析,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和实施预警机制,形成覆盖全面、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三)构建全域畅行交通服务体系
5.建设数字交通一张图。通过整合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公路路网、水系航道、桥梁隧道涵洞、通行环境等信息资源,基于CIM平台推进空间地理信息和模型要素共享服务,形成全市数字交通一张图。深化交通要素信息、空间模型、属性数据等在运输管理、公路管理、港航管理、交通治堵、交通客流等领域应用。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公路路网、水系航道、桥梁隧道、通行环境等信息资源数据的汇聚整理,做好与CIM基础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梳理交通领域核心业务资源,提升日常交通管理、交通调度、公众出行等管控和监督水平,合理规划运输管理、公路管理、港航管理、交通治堵、交通客流等领域CIM应用场景,并做好平台建设或提升的前期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泰州海事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四)构建立体协同智慧基层治理体系
6.创新数字乡村治理。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农村网络普及覆盖与升级换代。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汇聚多源基础数据,叠加粮食、水产、畜牧等重要农产品产业布局,建立乡村重要资源天地空一体化全域地理信息“一张图”。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创新成果,完善村级组织三务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充分释放“互联网+治理”新效能。到2023年底,农村700MHz5G网络建设取得进展,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重要资源天地空一体化全域地理信息“一张图”初步构建。做好与CIM基础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7.创新社区智慧物业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数字社会美好生活需求为牵引,打造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通过“祥泰小区”试点,集成社会事业多领域公共服务,率先提供数字生活、数字教育、数字交通、数字旅游、数字养老、数字健康等跨部门协同应用。落地“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多场景综合应用,创新有机统一的新人居空间。到2023年底,基本实现泰优居“智慧物业”服务平台线上缴费、线上投票、线上客服等场景应用,助力业主自治。探索推动泰优居“智慧物业”服务平台逐步接入购物、餐饮、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资源,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基本完成主城区社区信息资源汇聚整理,做好与CIM基础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合理规划智慧物业、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等领域CIM应用场景,并做好平台建设或提升的前期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
(五)构建全域立体感知体系
8.提升城市物联感知能力。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思路,整合、完善部门和企业监管系统,聚焦城市生命线燃气爆炸、供水爆管、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交互风险、第三方施工破坏、桥梁倒塌、道路塌陷等风险场景,并逐步扩展到城市的房屋建筑、市政道路等管理要素。推进燃气管网(燃气泄漏、重点区域温度、相邻空间燃气浓度等)、供水管网(压力、流量等)、排水管网(液位、水质等)、桥梁(桥墩应力、水平位移、桥梁病害等)、道路塌陷(变形、倾斜、沉降等)等场景和房屋、道路等管理要素物联感知传感器的部署,建立城市生命线物联网标准规范,及时发现城市运行问题并进行预警。到2023年底,进一步完善泰州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平台,强化地下综合管线、地下交通、人防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功能应用,减少安全隐患及事故,并将相关数据接入CIM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可视可感、融合应用。(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
9.汇聚城市运行监测一张图。建设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完善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安全监测等数据,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基于CIM平台三维可视化能力,以准确的空间位置实时展现城市各类管理要素的实时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和风险,为城市日常运行、应急指挥等提供数据支撑和辅助决策依据,加强城市运行监测能力,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现有城管、应急等业务系统成果数据汇聚整理,做好与CIM基础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合理规划城市运行监测平台,明确城市生命线功能应用,做好平台建设或提升的前期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城管局)
(六)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环境体系
10.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监管体系。完善城乡环境监测体系,综合应用无人机、高清视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大气、水等生态质量监测,实现城乡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组织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基于生态数据资源和CIM平台提供的模型基础,开展大气、水、自然生态等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环境精准执法、危险废物全流程智能监管等应用场景,打造生态环境感知一张图,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协同治理。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大气、水、自然生态等信息资源汇聚整理,做好与CIM基础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梳理环境领域核心业务资源,提升生态环境管控和监督水平,合理规划CIM+生态环境应用子平台,并做好平台建设或提升的前期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七)打造城市韧性安全体系
11.加强治安智能防控管理。充分融合“雪亮工程”“平安前哨”建设成果,建设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引导各级各类社会化视频图像接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系统,建成涵盖所有县级市、乡镇、村的高质量、立体化城乡治安防控感知神经体系。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推广“一张图”式城乡数字化治理模式,进一步加大城乡地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全面支撑情报研判、指挥通信、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维稳处突等业务应用,维护平安稳定。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汇聚整理,做好与CIM基础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梳理公安系统核心业务资源,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合理规划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做好平台建设或提升的前期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12.加强应急智能联动管理。整合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消防救援等部门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全域覆盖、分级汇聚、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全面治理、统一管控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应急监督管理、指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的智能化水平,全面实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深度推进应急管理与消防救援资源融合,加快应急、消防“一张图”叠加互补,形成灾害风险联防联控新格局。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消防救援等部门基础信息资源汇聚整理,做好与CIM基础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梳理应急系统核心业务资源,提升应急预防、救援和物资保障能力,合理规划CIM+应急管理应用子平台,并做好平台建设或提升的前期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牵头单位:市应急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城乡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例会制度,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研究部署重点工作。组建专项行动推进技术专班,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按月列清单、按周抓推进,集中力量攻坚突破。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对照实施意见,抓紧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行“一项行动、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牵头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抓好督促落实。责任单位要履职尽责,高质量完成任务。
(三)强化考核评估。建立数字城乡建设督查评估机制,开展定期督查,量化目标、明确要求、到点验收。将相关工作任务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定期组织工作督查,定期公布各项目建设进展,通报进度缓慢项目。加强试点引领示范,将各单位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形成争先创优氛围,确保数字城乡建设取得实效。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保障力度。培育数字化氛围,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数字技术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为行动落地落实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五)确保网络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和数据安全保密制度,完善安全和保密措施,加强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及外包服务安全和保密管理,加强重要系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控,提升信息安全支撑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本方案未涉及的数字城乡应用项目,国家和省级有统一要求的,按有关文件精神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