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政府
- 发布日期:2019-01-18 16:13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
?
????????????????????????? ?泰州市人民政府
????????????????????? 2018年1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
?
?
?
泰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
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省政府《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买竞彩篮球彩票app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二)目标指标。经过三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逐步消除重污染天,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全市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22%以上,PM2.5平均浓度降至4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4.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均比2015年下降22%以上。
(三)优化产业布局。2018年,完成全市“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细化单元、精确到每个镇街(园区),为优化发展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指南。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格执行国家、省以及泰州市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各市(区)可根据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制定更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建、改建、扩建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其中化工、钢铁和煤电项目应当符合省相关行业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积极参与省环境政策和制度集成改革试点,放大政策扶持和改革集成效应。(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局、行政审批局,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全市已明确的退城企业,应当明确时间表,逾期不退城的坚决予以停产。到2022年,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泰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石化生产项目退城入园。(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安监局、行政审批局)
规范涉化行业发展,实施压减、转移、改造和提升计划,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清水通道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企业。切实推进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幅淘汰落后化工产能,重点实施先进、高效、绿色化工项目。禁止新增化工园区,严格执行江苏省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对园区进行分类整合、改造提升、压减淘汰。(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行政审批局)
(四)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禁新增钢铁、铸造和水泥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行政审批局)
加大铸造、建材等产能压减力度。烧结砖瓦行业仅保留年产量3000万块以上的隧道窑生产线,人造板加工行业仅保留1万立方米/年以上的生产线。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工商局、质监局)
(五)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落实省“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工作要求。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2018年完成摸底排查工作。(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国土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
2019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任务,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列入关停取缔类的,基本做到“两断三清”,依法注销相关生产许可;列入整合搬迁类的,迁入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国土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
“散乱污”企业列入升级改造类的,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国土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
(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落实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许可证核发。继续推行“专家治厂、科学治污”,引导企业将环境污染治理向专业性、高效性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环境意识、规范企业环境行为、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努力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推动全市环境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加大污染减排力度,腾出买竞彩篮球彩票app的环境容量支持经济效益好、产业鼓励类的重点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进非电行业氮氧化物深度减排,钢铁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6月底前实现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达标排放,鼓励燃气机组实施深度脱氮,燃煤机组实施烟羽水汽回收脱白工程。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2018年底前,全市火电、水泥、砖瓦建材、钢铁、燃煤锅炉、船舶运输、港口码头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中无组织排放严重的重点企业,完成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深度整治任务。(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交通运输局、泰州海事局)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高效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和所有化工园区(集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环保局、科技局)
聚焦工业园区,大幅提升区域污染防治能力,对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进行集中整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污染物收集、污染物处置和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园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定期开展环境绩效评价。到2020年,全市至少建成1个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理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实现同类污染物集中处理。(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委、科技局)
(七)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泰兴环保产业园等为重点,积极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企业。(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环保局、科技局)
三、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八)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快推进《泰州市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泰政办发〔2017〕63号),严格落实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要求,加大散煤整治力度,有效控制非电行业用煤,逐步提高电煤占比,到2020年,全市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的原则,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65%以上。完成省下达的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削减量,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散煤销售全部清零。继续推进电能、天然气替代燃煤和燃油。(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质监局、工商局)
按照省下达的煤电机组关停实施计划,推动相关煤电机组关停到位。到2020年,累计关停淘汰5万千瓦以上。对于关停机组的装机容量、煤炭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标,按相关规定进行交易或者置换,可以统筹安排建设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机组。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新增用电量主要依靠区域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外送电满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环保局、供电公司)
(九)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动态更新燃煤锅炉管理清单,2019年底前,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者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进行整治,鼓励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65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余燃煤锅炉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质监局、发改委、住建局)
加大对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和提高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在不具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条件的地区,现有多台燃煤小锅炉的,可以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锅炉。到2020年,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全部关停整合。加大散煤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6号)。(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环保局、住建局、质监局)
(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贯彻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落实节能标准,大力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实现重点用能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责任单位:市质监局、行政审批局)
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
(十一)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调整优化开发布局,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及生物天然气。(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四、调整运输结构,健全绿色交通体系
(十二)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比例,大力提升铁路运输比例。新建、改建、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到2020年,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10%。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制定实施运输结构调整行动计划。(牵头单位: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环保局)
统筹发展内河港至沿江港、沿江港至沿海港的江海河直达运输,推进集装箱运输“水水中转”。钢铁、电力等重点企业要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19年,具备铁路、水路货运条件的电力企业一律禁止公路运输煤炭;大型钢铁企业内部运输煤炭、铁矿等,全部改用轨道运输。(牵头单位: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环保局)
推进集约高效的运输模式发展。依托铁路物流基地、公路港、沿江和内河港口等,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货场、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鼓励发展江海联运、江海直达、滚装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推动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客运枢纽等建设,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支持引导共享租赁、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方式,降低货物运输空载率,到2020年,中长途货车空驶率下降到35%以下,建成1个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泰州公路港),开展1个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泰州港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环保局、商务局)
2018年底前,制定重型车辆绕城方案。明确国三(含)标准以下柴油车辆禁限行区域、路段等,严控重型车辆进入城区。(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环保局)
(十三)加快车船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018年—2020年,全市推广18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实物车。鼓励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使用,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汽车,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达到80%;2019年底前,全市基本实现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电动公交全覆盖;港口、铁路货场及城市建成区内的其他企业新增或者更换作业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主要使用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在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城管局、财政局、住建局、环保局、公安局、商务局、工商局、邮管局)
开展餐厨废弃物运输车辆集中整治,严厉查处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车辆,加大收缴非法收运车辆力度;加强专业化车辆的监管,确保密闭化运输,不泄漏、洒落。逐步淘汰现有柴油餐厨废弃物收运专用车辆,新增、更新的餐厨废弃物收运专用车辆应当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牵头单位:市城管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财政局、商务局、工商局)
大力淘汰老旧车辆。采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方式,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2018年底前,制定全市营运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到2020年,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累计淘汰1000辆以上。(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经信委、公安局、财政局、商务局)
根据省统一部署,从2019年7月1日起,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
加大船舶更新升级改造和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一阶段排放标准。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船舶。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推动内河船舶改造,加强颗粒物排放控制,开展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试点工作。制定内河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船运船舶;长江内河现有船舶完成改造,改造后仍达不到新环保标准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泰州海事局、市经信委、环保局、财政局)
禁止冒黑烟车辆上道路行驶。开展地方立法探索,将遥测数据作为排放超标判定的执法依据,对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实施暂扣行驶证、罚款等刚性措施。(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修订完善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对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维护站、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I/M制度的情况进行强化监管。2019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实施I/M制度。(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质监局)
(十四)强化油品储运销管理。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质监局、工商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
内河和长江直达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不大于10毫克/千克的柴油。(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泰州海事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环保局)
定期开展油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加大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油品质量不达标现象。实施车船柴油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环保局)
2020年底前,储油库和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企业应当确保油气回收系统正常运行。(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
开展原油和成品油码头、船舶油气回收治理,新建的原油、汽油、石油脑等装船作业码头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设施,新造油船逐步具备进行码头油气回收的条件。从2020年1月1日起,新建造的150总吨以上油船应当具备码头油气回收条件。(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泰州海事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安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环保局)
(十五)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严厉打击销售机动车环保不达标等违法行为。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在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保证新车环保装置生产一致性。切实提升新车环保装置检验能力,推广实施新车环保装置第三方检测。研究推广OBD在机动车排放检测方面的应用。推进老旧柴油车深度治理,具备条件的安装污染控制装置、配备实时排放监控终端,并与环保等部门联网,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稳定达标的可以免于上线排放检验。(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经信委、质监局)
加强出租车污染防治,鼓励定期更换三元催化装置。2020年,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总量比2017年下降15%。(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公安局)
严厉打击销售不达标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农委、水利局、经信委)
2018年底前,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适时增加禁用机械种类,扩大禁用区域范围,提高管控要求,严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农委、水利局)
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鼓励淘汰老旧工程机械。(牵头单位: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环保局、质监局)
鼓励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进排放不达标农业机械改造和淘汰。(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质监局)
推进排放不达标港作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港口新增和更换的作业机械主要采用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泰州海事局、质监局)
严格执行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政策。(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泰州海事局)
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靠港船舶率先使用岸电,提高港口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到2020年,全市港口、水上服务区和待闸锚地基本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靠港船舶的岸电使用电量在2017年基础上翻一番。新建码头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岸电设施。进一步推广船舶使用LNG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长江干线泰州段等高等级航道加气、充(换)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到2020年,船舶使用能源中LNG占比在2015年基础上增长200%。(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泰州海事局、财政局、环保局、供电公司)
五、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十六)实施防风抑尘绿化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林间覆盖等方式,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调整中,将腾退空间优先用于留白增绿。实施“绿满泰州”行动,建设城市绿道绿廊,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加强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和沿江防护林带建设,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大力提高林木覆盖率。(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
(十七)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落实《泰州市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泰政办发〔2018〕105号),确保“以税控尘”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标准》(DGJ32/J 203-2016),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主管部门联网,推广智慧工地建设。探索推进运用车载光散射、走航监测车等技术,检测评定道路扬尘污染状况。加强扬尘违法行为闭环管理,将扬尘管理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扬尘防治检查评定不合格的建筑工地一律停工整治。因地制宜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2019年底前,拆迁工地洒水或者喷淋措施执行率达到100%。加强企业扬尘污染防治。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及时修复破损路面,运输道路实施硬化。加强城区绿化建设,裸地实现绿化、硬化。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达到90%以上,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建成区达到80%以上。加大非建成区重要运输道路保洁水平。渣土运输车辆应当密闭运输,不符合要求的一经查实依法取消其承运资质,严格执行冲洗、限速等规定,严禁渣土运输车辆带泥上路。(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环保局、水利局)
推进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港口装卸扬尘控制,以及港口转运和道路扬尘控制,逐步建立健全港口粉尘防治与经营许可挂钩制度。从事易起尘货种装卸的港口应当安装粉尘在线监测设备。到2020年,大型煤炭、矿石码头粉尘在线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主要港口大型煤炭、矿石码头堆场均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者实现封闭储存。取缔无证无照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干散货码头。(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工商局)
实施降尘考核。按照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5吨/月·平方公里的要求,每月对各地降尘量进行考核。(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十八)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各地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坚持堵疏结合,全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秸秆收储体系,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推广秸秆就地就近实现资源转化的小型化、移动式装备。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其中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60%。(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
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下降5%,农药使用总量确保零增长。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达到40%以上。积极推广缓释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品种,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气态氨的排放。加大生物农药筛选与推广力度,推进非有机溶剂型农药等产品创新,减少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VOCs排放。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养殖场通风环境,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排放,开展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加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非商用建筑内禁止建设排放油烟的餐饮经营项目。餐饮经营单位和单位食堂应当安装具有油雾回收功能的抽油烟机或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有效运行。2018年,全市完成重点餐饮油烟单位治理。推广集中式餐饮企业集约化管理,提高油烟和VOCs协同净化效率,开展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试点。加强餐饮业执法检查。(牵头单位:市城管局;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环保局)
禁止露天焚烧和露天烧烤。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居民居住区禁止露天烧烤。禁止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垃圾、皮革等产生有毒有害、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城市建成区露天焚烧落叶。(牵头单位:市城管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推进烟花爆竹污染防治。严格执行《泰州市市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烟花爆竹燃放相关管控规定。(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安监局、环保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工商局)
六、实施专项行动,降低污染物排放
(十九)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制定并实施全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扩大、细化应急管控工程项目名单。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着力点,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聚焦重点领域,将攻坚目标、任务措施分解落实到各市(区)。各市(区)相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督促企业制定落实措施。(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
(二十)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油路车企”统筹,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和高污染车辆治理,完善公安交管、环保、交通运输、质监、住建等部门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专项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建立机动车全防全控监管制度,加强柴油车生产销售、注册使用、检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天地车人一体化的全方位监控体系,实施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修制度,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和高排放车辆深度治理。2018年,实现柴油货车注册登记环节环保信息随车清单和污染控制装置查验全覆盖。到2019年,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排气管口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满足限值的新增车辆,禁止进入运输市场。(牵头单位:市环保局、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住建局、财政局)
(二十一)开展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制定并实施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开展拉网式排查,2019年6月底前,建立工业炉窑管理清单。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鼓励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者由周边热电厂供热。取缔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加大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整改力度,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集中使用煤气发生炉的工业园区,暂不具备改用天然气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建设统一的清洁煤制气中心;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将工业炉窑治理作为环保强化督查重点任务,凡未列入清单的工业炉窑均纳入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质监局)
(二十二)深化VOCs治理专项行动。强化重点行业VOCs排放量核算,形成能够统一管理VOCs主要排放源排放、污染治理、监测、第三方治理机构等信息的综合平台。2018年底前,启动VOCs源解析工作,识别本地重点高活性VOCs物质;2019年制定全市重点控制的挥发性有机物名录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录,着力推进重点物质减排,凡列入全市VOCs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的企业,均应当自查VOCs排放情况、编制“一企一策”方案,环保部门应组织专家开展评估、委托第三方抽取一定比例VOCs重点监管企业进行核查,确保治理见成效。到2020年,全市VOCs排放重点行业比2015年减排30%以上。(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
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项目。以减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和助剂的使用为重点,推进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替代。到2020年,全市高活性溶剂和助剂类产品使用减少20%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局)
加强工业企业VOCs无组织排放管理。推动企业实施生产过程密闭化、连续化、自动化技术改造,强化生产工艺环节的有机废气收集。化工行业全面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实施LDAR技术,并及时报送LDAR项目检测与维修、实施情况评估及LDAR数据和资料。化工园区应当建立LDAR管理平台,定期调度企业LDAR实施情况,通过企业自查、委托第三方及环保部门核查等方式,确保LDAR技术应用工作稳定发挥实效。列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VOCs治理项目,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依法关闭或停产整治。(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开展VOCs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对负有连带责任的环境服务第三方治理单位依法追责。2019年6月底前,环保部门应组织对采取单一活性炭吸附、喷淋、光催化、吸收等治理措施的企业进行抽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公布治理效果不达标、造假等第三方治理单位,限制其在全市区域内开展相关业务。(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七、强化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二十三)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与周边城市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严格落实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共同推进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加强环境协同监管和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共同做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二十四)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中长期趋势预测工作。及时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调整预警分级标准,细化限产限排等应急管控清单,强化区域应急联动。按照“省级预警,市、市(区)响应”机制,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建立大气环境质量异常情况预警管控机制,进一步提升精准治气水平。(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二十五)夯实应急减排措施。提高应急预案中污染物减排比例,黄色、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分别不低于30%、40%、50%。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清单,细化到具体企业、生产线和生产设施上,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全面落实重污染天气下减排清单中企业限停产等多项减排措施,对钢铁、建材、化工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经信委)
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强化精准限停产,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针对钢铁、建材、铸造、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未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减排目标的地方,要加大错峰生产力度,将错峰生产方案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载入排污许可证。企业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一并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限制类的,提高错峰限产比例或者实施停产。(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
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二十六)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严格执行VOCs污染防治标准体系。细化各领域VOCs管理要求,完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在线监测等规范,严格执行餐饮油烟治理净化、汽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结合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制定化工行业废气管控规定。(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农委)
(二十七)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坚持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各级财政资金投入要向打赢蓝天保卫战倾斜,向环境整治任务重、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地区倾斜,加大对生态经济示范区等建设的支持力度。对规范落实环保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财政环保资金的激励力度。强化专项资金统筹,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提标升级改造、VOCs治理、燃煤锅炉及工业炉窑淘汰或者清洁能源改造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并从中优选一批有创新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治理效果稳定、减排效益显著,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项目。(牵头单位:市财政局、环保局)
多渠道筹集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构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各类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落实“环保贷”金融产品,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贷款和风险补偿。充分发挥泰州市长江生态环保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探索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宽企业环保投融资渠道。加强各类金融机构在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节能改造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信贷机构通过财政贴息等激励政策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资金;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鼓励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和绿色金融体系,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大气治理项目。(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金融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
(二十八)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调动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性。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扩大参评企业覆盖面,实施联合奖惩,实现信用数据的实时推送、归集入库和动态调整,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实行企业环保信用等级与强制减排措施的联动,对绿色、蓝色企业给予政策鼓励,对黄色、红色和黑色企业加大强制减排力度。建立环境应急管控豁免机制,对实现超低排放、污染治理达到国内标杆水平的企业,免予执行应急停产、错峰生产等管控措施,豁免名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储气调峰设施建设、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淘汰治理、港口岸基供电、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有机肥生产销售运输等扶持政策。全面清理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推行上网侧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经信委、物价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农委)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落实环境保护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和支持蓝天保卫战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完善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政策。落实环境保护税对排放污染物浓度低于排放标准的企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促进减污增效。(牵头单位: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物价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委、环保局)
继续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综合考虑污染治理成本、环境资源稀缺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并结合排污权期限及贴现率合理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大幅提高电价,建立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执行差别化水价、气价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牵头单位:市物价局、经信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环保局)
落实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激励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物价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委、环保局、住建局)
九、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二十九)全面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调整优化扩展国控、省控、市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地方开展物联网加密监测试点,加强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2019年底前,实现乡镇监测站点全覆盖,并分别与上级监测机构实现数据直联。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降尘量监测,2018年底前,各市(区)、乡镇布设降尘量监测点位。臭氧污染严重的市(区)开展环境空气VOCs监测,配置VOCs监测分析仪,具备对环境空气臭氧前驱物(包括低碳化合物)、重点大气污染源的VOCs进行监督监测的能力。到2020年,配合建成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大气光化学监测网以及大气环境天地空大型立体综合观测网。(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加强工业园区监管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建立与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空气异味监测要求相适应的监测能力,实行网格化监测。根据周边区域大气环境以及污染源排放特点,确定园区特征污染物。在园区内、园区边界、重点企业厂界、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处,全面建成园区大气预防预警监控点,实现非甲烷总烃、特征污染物及其他无机有毒有害气体在线监控。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在线工况监控、污染物在线监测以及在线质控设施。园区建立统一的“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涵盖园区基本情况、企业基础档案、特征污染物名录库、环境监控预警、LDAR管理系统、园区污染溯源分析、园区风险与应急指挥以及园区环境视频监控等。2018年底前,工业园区平台与市级“智慧环保”平台联网,2019年底前,与省级“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联网。强化企业用电设备荷载监控,对实施应急减排的企业相关生产线、工序和设备限停产情况进行全面监控。(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
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2019年底前,完成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其他企业逐步配备自动监测设备或便携式VOCs检测仪。加强固定污染源生产、治污、排污全过程信息自动采集、分析、预警能力,逐步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控覆盖面。建设大气污染源排放动态管理平台和跟踪评估系统,整合污普、VOCs在线监测等信息,完善污染源监测平台建设,为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减排评估等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完善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机构“国家—省—市”三级机动车污染监控平台,2018年底前,实现三级联网,确保监控数据实时、稳定传输。加快建设遥感监测系统(主要包括遥感监测点和遥感监测平台),2018年底前,完成1个固定式和1个移动式遥测点建设并联网。2019年6月底前,全市完成10个以上固定式和1套移动式遥测点。(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构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强化现场路检路查和停放地监督抽测。从2020年1月1日起,将未安装远程在线监控的重型柴油车列入重点监管对象。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2020年10月底前,建成排放监控平台。(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公安局)
加强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按照省统一部署,依托现有资源,研究成立机动车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机构。(牵头单位:市编办;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环保局)
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对环境监测和运维机构的监管,建立质控考核与实验室比对、第三方质控、信誉评级等机制并形成一套技术规范,健全环境监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立“谁出数据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开展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地方干预环境监测行为的,监测机构运行维护不到位及篡改、伪造、干扰监测数据的,排污单位弄虚作假的,依纪依法从严处罚,追究责任。(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三十)强化科技支撑。建立高精度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健全覆盖关键VOCs组分的成分谱和精细化清单,推进排放清单动态、业务化更新。开展秋冬季细颗粒、初夏季臭氧污染与关键输送通道的多组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充实环保专家库,组织若干环境问题“诊疗”队,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定期开展把脉问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建议。(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卫计委)
(三十一)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定不移地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力维护市场秩序和环境秩序,为环境守法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落实环境执法“五三”行动计划,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自动监测数据作为环境行政处罚等执法监督的依据,制定配套具体实施办法。提高环保规范和精准执法水平。加强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企业复产监督检查。同时,坚决不搞环保“一刀切”。(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加强公安机关环境犯罪侦查机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飓风行动”,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开展在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建立完善环保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经信委、质监局)
严厉打击销售排放不合格机动车和违反信息公开要求的行为,加强对油品制售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兑调和油,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加强柴油和车用尿素质量监督抽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违法生产、销售假劣油品现象基本消除。(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质监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商务局、环保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
强化基层执法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无人机、红外遥感、便携采样分析、大数据平台等先进技术,提升执法监管能力。(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三十二)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环保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对秋冬季攻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治理、VOCs专项整治等重大专项行动进行强化督查。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重污染天气频发、环境质量改善达不到要求的,开展挂牌督办和专项帮扶,强化监督检查。(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效能办)
十、明确各方责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三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按照管发展的管环保、管生产的管环保、管行业的管环保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完善“网格长”制度,压实各方责任,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在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设立生态文明委员、环境保护委员试点工作。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完成;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动态更新重点工程项目,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任务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责任到位。(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各有关部门)
(三十四)严格考核问责。构建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量化考核体系。将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做好考核结果应用。把PM2.5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制定量化考核办法、量化问责办法。继续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和“分级评价、鼓励创优”的奖惩政策。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对工作不力、责任不实、问题突出的要严肃问责。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牵头单位:市纪委监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
(三十五)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加强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每月公布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三十六)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倡导“同呼吸,共奋斗”,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打赢蓝天保卫战。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地区,要实施挂牌督办和专项帮扶。通过普法、司法、执法,提高排污者守法意识,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引导绿色生产。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鼓励有奖举报并保护举报人利益,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社会监督。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进绿色采购和绿色出行,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监督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大气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等。(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各有关部门)